还记得2009年的上海车展 ,新能源车初来乍到 ,一共才展出47辆 ,占所有展出车辆5.12% ,今年参展车型中 ,传统燃油车型有58款,新能源车有76款 ,新能源车第一次超过燃油车 ,实现油电反转 。
电动车展位吸引了更多目光 ,电动车已从消费者心中的备选品逐渐转变为必选品 ,大江东去浪淘尽 ,属于电动车主动消费的时代已然到来 。特别是6.1馆 ,无疑是本届车展 ,最火热的展馆了 ,集聚了蔚来 、AITO 、领克 、理想 、欧拉 、哪吒 、合创 、小鹏 、极氪等新势力车 。各家大秀肌肉 ,仿佛决战的时刻就要来了,油车VS电车 ,自主VS合资,电车VS电车 。
电动化已势不可挡 。在这一点上,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市场都已达成共识 。新能源车从2018年的200万辆上涨至2022年的逾1000万辆 ,市场份额从2.2%涨至13% ,电气化的浪潮逐渐从单个市场辐射至全球 。 并且全球各国电动化目标明确 ,《博鳌共识》中提到 ,力争到2035年,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达到50% ,在2050年前实现大部分或者全部电动化 。
自主品牌引领变革 ,外资品牌加速转型 。关注汽车行业的人可能都留意过这样几个数字 :我国汽车产业自2012年出口达到105万辆的高峰后 ,就一直在100万辆上下徘徊 。没想到在2021年 ,这个数字直接翻了一番 ,2022年更是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,我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达到311万辆 ,一跃成为全球第二 ,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22% ,出口量几乎是2021年的两倍 。如今 ,被欧美车企打压了近百年的中国汽车产业 ,终于拥有了弯道超车 、甚至是开辟一条新赛道的能力 。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坚定的选择新能源 ,用政策扶持 、真金白银的补贴 ,大力推动这个产业 。才涌现出以“蔚小理”为代表的创业派和比亚迪 、吉利这样的传统车企 ,并且他们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的 ,在品牌力上已经领先于外资品牌 。比亚迪发布百万级仰望品牌 ,广汽埃安发布昊铂Hyper GT正式预售 ,东风岚图追光开启预售 ,长城魏牌蓝山混动系列正式亮相 ,上汽旗下智己和飞凡品牌推出新车型 ,吉利旗下路特斯主打百万级车型 ,传统红旗品牌也推出豪华智能纯电轿车“红旗E001“ ,当前发布高端品牌车型 ,已经成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时代向高端化突围的一个突破口 ,这也是与BBA同价竞争的关键所在 。
在没有先发优势的前提下 ,外资品牌的转型显得更加坚决 。大众计划在2025年前 ,在中国推出 30 款新能源汽车 ,产品占比至少 35% ,2025 年销量达到 150 万辆 ;2029 年前 ,预计 75 款纯电动产品 ,累计销量将达到 2,600 万辆 ,其中基于MEB平台的纯电动销量将达到 2,000 万辆 ,PPE 平台车型达到 600 万辆 。其中奥迪计划到2025年提供20多种全电动车型 ,并计划扩大其PHEV产品组合 ,交付车辆中约有三分之一将是全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 。
奔驰则是Smart共同发力 ,决战高端 。奔驰计划在 2030 年前实现全面纯电动化转型 。2022年起 ,他们将在所有细分市场提供纯电动车型选择 ,纯电动车型数量将达到 8 款;2024 年 ,奔驰将推出首个为紧凑车型设计的全新模块化 MMA 架构平台 ,届时全新车型架构平台均为纯电动 ; 至 2025 年 ,每一款车型都将提供纯电动版本 ,并将推出 3 个全新纯电动车型架构平台 ; Smart深耕于精品微型车领域 ,主打高端市场 。
宝马将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投产新世代车型 ,走量车型将打头阵 ,而在随后的24个月内 ,将有至少6款新世代车型实现量产 ,包括一款运动型多功能车(SAV)和一款BMW 3系所在细分市场的纯电轿车 。
疫情三年 ,隔断了海外车企与中国市场密切沟通的机会 。他们急迫地想要找回之前的市场地位 ,却发现牌桌已经坐满了中国本土品牌 。中国汽车行业三年巨变 ,被浓缩至本届上海车展 。
自主品牌竞争渐趋白热化 。根据乘联会统计 ,2023年3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到54.3万辆 ,同比增长21.9% ,环比增长23.6% ;1-3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到131.3万辆 ,同比增长22.4% 。
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国内的新能源品牌基本上已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 ,比亚迪遥遥领先 ,特斯拉在国内销量相对稳定 ,但是造车新势力的市场份额相对下降 ,特别是随着吉利 、上汽 、奇瑞和江淮等传统车企的放量 ,新势力的地位岌岌可危。
2022年国内吉利 、上汽 、奇瑞和江淮四家车企的电动化布局落地较快 ,渗透率均已接近20%或超过20% ,分别为22.94% ,20.23% ,18.90%和38.59% 。随着传统车企的持续放量,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还将继续加剧 ,随之带来的价格战或许不可避免 ,淘汰赛也会提前打响 。